发布时间:2019-01-15 15:12:31
但是晓沅说:“我是一个特别不服输的人,我很多时候考试没考好,失败了。但我相信凭借我的努力,一定可以追回来。”当时他学得最辛苦是编程,“自己一个人在宿舍里,一道题又一道题地练。可能一道题一写就是五个小时,写完我才发现,这五个小时我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。”
2015年清华大学学生奖励大会上,校长邱勇为获得“特等奖学金”的矣晓沅颁发获奖证书
就这样,矣晓沅时常学习到凌晨1点,第二天照常6点半起床去上课。因此,矣晓沅的妈妈只好陪他上大学,充当他的“拐杖”。在不能用轮椅的地方,用身体支撑着儿子,帮他“行走”。就在这样艰难的学习条件下,矣晓沅的年级排名,从最初的90几名不断前进,大三到了第9名,而大四时,他拿到了特等奖学金,这是清华学生的最高荣誉。在本科生特奖答辩会上,晓沅说:“因为困难选择了我,所以我要选择坚强。”
矣晓沅和他的母亲
不仅如此,2013年,他还一手组建了“中国远征军战斗遗址考察支队”,奔赴腾冲寻找远征军的故事。6天,1500公里,他和同学们一起辗转云南各地,完成了8000字的考察笔记,并摄制了20分钟的纪录片。
矣晓沅与同学们奔赴腾冲寻找远征军的故事
2016年7月,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在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中,还专门提到了矣晓沅的事迹:“晓沅如愿度过了四年精彩的大学生活,他始终洋溢的笑容感染了许多人。轮椅上的晓沅,就是清华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。今天晓沅也来到了毕业典礼现场,让我们用掌声祝福他拥有更加精彩的未来!”
尽自己所能回馈社会
每次说起自己的家人、同学和老师,矣晓沅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。他也力所能及地回报外界对他的帮助。他为贫困的学生们演讲,希望可以将自己“不服输”的人生态度传递给他们。他积极推动学校的无障碍软硬件设施建设,希望清华园能够为残疾学生提供能加自由平等的学习环境。
矣晓沅参加辩论赛
同时晓沅致力于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科研中去。他加入了人工智能“九歌”的研制团队,并成为“九歌”的核心研发人员。“九歌”诞生于清华大学智能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,研发团队潜心研究两年,终于研发出可以创作古体诗的人工智能“九歌”。“九歌”录入了从唐朝到清朝数千名诗人的30多万首诗,包括集句、绝句和藏头诗,构建出古诗用词的联想网络,从而实现自动作诗的功能。“九歌”的核心技术是研究如何理解人类语言,而理解人类语言也是人工智能服务人类、造福人类至关重要的一步。
面对一直陪伴自己的母亲,晓沅说:“我一直从父母的手上索取他们的爱,而我无以回报。我希望有一天自己最大的梦想能够实现,那就是能够站起来独立生活,让我母亲能够获得属于她的自由。”道路阻且长,但晓沅的内心是笃定的。
他说:“我是幸运的,因为我还能阅读,还能用双手编写程序代码。在这个世界上,还有很多身体比我更加不便的人。学习对他们来说,有更多阻碍。我希望将来能继续进行计算机领域的研究,在语音识别、文字识别和输入法等领域,创造出能让他们更加方便使用的工具。”
上一篇:矣晓沅:轮椅束缚了身体,却挡不住追梦的步伐
下一篇:一位清华厨师的匠心与坚守
版权所有@清华大学 京公网安备 110402430053 号
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清华园 邮政编码:100084